![](http://image.jmrb.com/UploadImages/2008/08/27/imagesEE_20080827_010141_66159.jpg)
西藏布達拉宮 王磊 攝
![](http://image.jmrb.com/UploadImages/2008/08/27/imagesEE_20080827_010141_87424.jpg)
麗江古城 野協(xié)/浪子
![](http://image.jmrb.com/UploadImages/2008/08/27/imagesEE_20080827_010144_98987.jpg)
麗江古城婚禮
世界遺產,指的是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、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,是全人類公認的、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。
目前,我國擁有世界遺產37項,包括了自然遺產、文化遺產和雙遺產,其中文化遺產就占了25項。這些世界文化遺產散布于我國各地,有的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旅游點,有的仍處于開發(fā)當中。
本期“暢游天下”就帶大家領略這些文化遺產的魅力。
采寫/朱雪紅 圖/新華社(除署名外)
華北及東北線:
故宮、天壇、頤和園、承德避暑山莊等
長城、故宮、天壇、頤和園等都是北京旅游的必到處,也是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。“不到長城非好漢”說的就是長城這一項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之一。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秦朝統(tǒng)一中國后將原來各諸侯國的城墻連接起來。漢、明兩代又曾大規(guī)模修筑,橫貫中國北方,東西相距1萬余里,故稱萬里長城。1987年,長城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,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,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,塑造出奔騰飛躍、氣勢磅礴的巨龍,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。在萬里城墻上,分布著百座雄關、隘口,成千上萬座敵臺、烽火臺,打破了城墻的單調感,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雄奇險峻,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。八達嶺、居庸關、慕田峪、司馬臺、古北口、沿河城等段,雄、險、秀、奇,各具特色,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、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。
除了長城外,六朝古都的北京城內還有故宮、頤和園、天壇等皇家建筑,北京城外有承德的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、周口店“北京人”遺址,在北京奧運會期間,北京也因旅游價格的高居不下使不少人望而卻步,但隨著奧運會的結束,北京線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
在東北線方面,除了我們向來熟悉的哈爾濱、大連等旅游點外,高句麗王城、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都是值得游覽的地方,由于各種原因,目前這些地方仍沒形成旅游熱點。
大方旅游推薦線路:奧運名城聯(lián)游——北京、天津、山東全境、江西火車專列14天,4460元/人。
西南線:西藏布達拉宮-大昭寺、大足石刻、青城山-都江堰、麗江古城等
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,是西藏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、宗教活動和居住的場所。布達拉宮號稱“世界屋脊上的明珠”,體現了以藏族為主,漢、蒙、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筑藝術的偉大成就。整座宮殿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,顯得非常雄偉壯觀,而又十分協(xié)調完整,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筑上有著創(chuàng)造性的高度成就,它的各部分設計、藝術裝飾(雕刻、彩畫等)都達到很高的成就。此外,布達拉宮還是政教合一的統(tǒng)治中心,與西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、文成公主、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。
位于拉薩市區(qū)東南部的大昭寺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,也是西藏藝術的杰作,建筑構件為漢式風格,柱頭和屋檐的裝飾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。寺前矗立的“唐蕃會盟碑”,更是漢藏兩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。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,布達拉宮和大昭寺,優(yōu)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筑、華美絢麗的裝飾、與天然美景間的和諧融洽,使布達拉宮在歷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風采。
麗江古城座落在玉龍山下一塊海拔2400米的高原臺地上,始建于宋末元初(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),總面積3.8平方公里。舊設土司衙署于城南,周圍建宮室苑囿。在一條東西主軸線上,排列著石牌坊、丹池、大殿、配殿、光碧樓、玉音樓等建筑物。麗江古城歷史悠久,古樸自然。城市布局錯落有致,既具有山城風貌,又富于水鄉(xiāng)韻味。麗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,就地勢高低而建筑,以兩層居多,也有三層,適用且美觀。作為古城主要居民的納西族擁有悠久豐富的傳統(tǒng)文化,聞名遐爾的東巴文化、納西古樂、白沙壁畫等便是其重要的內涵。由于融和了漢、白、彝、藏各民族精華,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,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筑史、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。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,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(fā)展,是研究人類文化發(fā)展的重要史料。
重慶的大足石刻是大足石刻位于中國西南部重慶市的大足縣境內,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年間(公元649年),歷經晚唐、五代,盛于兩宋,明清時期亦有所增刻,最終形成了一處規(guī)模龐大,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,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,與云崗石窟、龍門石窟和莫高窟相齊名。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,總計10萬余尊,其中以北山、寶頂山、南山、石篆山、石門山五處最為著名和集中。大足石刻以其規(guī)模宏大,雕刻精美,題材多樣,內涵豐富,保存完整而著稱于世。它集中國佛教、道教、儒家“三教”造像藝術的精華,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,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
中原線:
龍門石窟、云岡石窟等、安陽殷墟、平遙古城等
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,始鑿于北魏興安二年(公元453年),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之前(公元494年),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(xù)到正光年間(公元520-525年)。石窟依山而鑿,東西綿亙約1公里,氣勢恢弘,內容豐富。現存主要洞窟45個,大小窟龕252個,石雕造像51000余軀,最大者達17米,最小者僅幾厘米。窟中菩薩、力士、飛天形象生動活潑,與甘肅敦煌莫高窟、河南龍門石窟并稱“中國三大石窟群”,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。
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.5公里處,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(公元471-477年),歷經400余年才建成,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,現存石窟1300多個,窟龕2345個,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,佛塔50余座,佛像97000余尊,其中以賓陽中洞、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。龍門石窟規(guī)模宏大,氣勢磅礴,窟內造像雕刻精湛,內容題材豐富,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。它遠承印度石窟藝術,近繼云岡石窟風范,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,是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“里程碑”。
平遙古城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,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。迄今為止,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、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,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(qū)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。平遙有三寶,古城墻便是其一。平遙古城墻周長約6公里,有3000個垛口、72座敵樓,據說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,城墻歷經了600余年的風雨滄桑,至今仍雄風猶存。出古城北門有鎮(zhèn)國寺,它是古城的第二寶。該寺的萬佛殿建于五代(公元10世紀)時期,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筑,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。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。古城的第三寶是位于城西南的雙林寺。該寺修建于北齊武平二年(公元571年)。寺內10余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,被人們譽為“彩塑藝術的寶庫”。
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(yè)中著名的“晉商”的發(fā)源地之一。清代道光四年(公元1824年),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“日升昌”票號在平遙誕生。3年后,“日升昌”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后設立分支機構。19世紀40年代,它的業(yè)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、新加坡、俄羅斯等國家。當時,在“日升昌”票號的帶動下,平遙的票號業(yè)發(fā)展迅猛,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(yè)的中心。
來源:江門日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