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旅游資訊 |
|
|
|
|
|
信息來源: 江門日報 |
|
發(fā)布日期:2013-10-30 |
|
|
秋冬時節(jié),候鳥南飛。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,大批野生鳥類從西伯利亞、歐亞大陸、中國的東北地區(qū)長途遷徙,來到南方避寒。在廣東,這些候鳥沿著海岸線,隨著潮漲潮落,在海天一色的沿海濕地灘涂,進行過渡性地棲息,或停留在這里進行覓食、產卵、安家……你隨處可見“一行白鷺上青天”的壯觀美景。候鳥、灘涂、蘆葦蕩、紅樹林、藍色大海……這些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最原始、最生態(tài)的自然和諧之美。
每年從11月開始,江門沿海的濕地會聚集大量鳥類,觀鳥和拍鳥愛好者都會聞風而動。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如何在江門觀鳥、拍鳥,記者采訪了江門著名的鳥類攝影愛好者吳冠華。
文/江門日報記者 莊英業(yè) 實習生 黃潔玲 圖/吳冠華(除署名外)
如何才能看到鳥?
吳冠華,江門著名的鳥類攝影愛好者,曾出版《銀湖雀蹤》和《銀湖灣》兩本鳥類攝影書籍。他從2008年開始,5年時間共去了103次銀湖灣,拍了36萬張有關鳥的圖片。
“很多人并不知道鳥的習性,冒冒然地跑到濕地去,一只鳥都看不到,于是悻悻然地說‘鳥有什么好看,還不如去吃海鮮’。”吳冠華告訴記者,如果不了解一些基本的觀鳥知識,只是一時興起跑去,大多時候只能敗興而歸。
“觀鳥一定要掌握三個信息:候鳥遷徙的生活特性、每日漲潮落潮的時間、當?shù)氐奶鞖狻!眳枪谌A告訴記者,只有滿足以上三點中的一點,才有可能看到鳥。若都不符合,幾乎看不到鳥。
一要掌握候鳥遷徙的生活特性。來江門棲息的候鳥大多來自中國東北,也有少量來自西伯利亞和歐亞大陸。它們成群結隊地飛到廣東,沿著深圳小梅沙濕地、廣州南沙濕地、珠海淇澳島紅樹林濕地、新會銀湖灣濕地、臺山鎮(zhèn)海灣紅樹林濕地、北陡紅樹林濕地,由東往西不停地來回覓食。如果它們覺得某個濕地很不錯,就會留下來安家產卵,第二年春天再飛回北方。當然還有一些鳥類住得太舒服,干脆就不走了,這就成了留鳥。在江門,最佳的觀鳥期是當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。若氣候好,觀鳥期則可以從當年的11月起,延長至第二年的3、4月。
二要掌握每日漲潮落潮的時間。廣東的濕地都是沿海濕地,觀鳥的最佳時間是鳥群在海邊覓食的時間。潮漲潮落時,海邊灘涂會遺留下大量海浪沖上來的小魚小蝦。這些都是鳥類最喜歡的食物,這時在灘涂之上就會聚集大量的鳥類,其中既有俯沖而下?lián)渥叫◆~的白鷺,又有漫步淺海泥灘中覓食的小青鷸;既有翱翔空中的池鷺,又有沿著濕地飛向天空的綠翅鴨……“要了解每天詳細的潮起潮落時間,就需要借助專業(yè)的網站。”吳冠華告訴記者,市民觀鳥前,可搜索“中國海事服務網——潮汐表”。打開網頁后,在“查詢港口”欄選擇“廣東-珠海港”,由于在“潮汐表”上還沒有江門的港口,所以只能選擇離銀湖灣最近的港口——珠海港。找到珠海港的“潮汐表”后,你就可以查詢到落潮最低點的時間,在這個時間點的前2個小時和后2個小時,是最佳的觀鳥時間。另外,潮水的高度也會影響你能看到多少鳥類。一般鳥類的腳長30-40cm,所以最好在潮水淹沒灘涂約40cm高時去觀鳥。
三要掌握當?shù)氐奶鞖狻V饕强词欠裼信_風、暴雨等,一般在晴朗的天氣都可以看到小鳥。
江門觀鳥的地方有兩類地方:一類地方是以小鳥天堂為代表的旅游景區(qū),屬于固定景點,觀鳥時間也比較固定,最佳的觀鳥時間為早上6:00前或晚上18:00后;另一類地方則是以銀湖灣濕地為代表的野外觀鳥地點,這類地方的野生鳥類品種繁多。如果夠幸運,你可能還可以看到世界上瀕臨滅絕的鳥種,比如黑臉琵鷺。
新會銀湖灣濕地觀鳥攻略
“對于江門城區(qū)的市民來說,最佳的觀鳥地點要數(shù)新會銀湖灣濕地了。一是因為那里距離城區(qū)較近,二是因為那里具有很多濕地不具備的多樣性,比如植被、鳥類品種等等,而且新會銀湖灣是處在山邊的濕地。在廣東省濕地資源里,那么大面積靠近山邊的濕地唯有新會銀湖灣濕地了。”吳冠華曾103次到新會銀湖灣濕地拍攝,對那里的氣候、環(huán)境幾乎是了如指掌。他告訴記者,新會銀湖灣濕地東與珠江相望,西與臺山相鄰,背靠古兜山山脈,南臨南海,是地理版圖上最靠近赤道經緯度交點的濕地。大面積的河灘基圍,吸引了各地不同品種遷徙而來的鳥類落腳繁殖。
“我在國家出版的有關鳥類的書籍中了解到,在銀湖灣觀察記錄到的鳥類有115種,但這些只是用望遠鏡觀察到而記錄下來的,并沒有拍攝下來。我花了5年時間,拍了36萬多張相片,才一共拍到了其中的87種鳥類。”吳冠華告訴記者,新會銀湖灣濕地是一個面積20平方公里的正方形圍墾,在濕地的海邊長堤上能看到1公里內正在飛翔的小鳥,但最佳的觀鳥地點卻在濕地西岸南北堤方向。站在那往西邊看,在一片紅樹林后面有一塊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灘涂,那是候鳥最喜歡的“大食堂”。在潮漲潮落時,那里會聚集大量鳥類。你無需借助任何工具,就能看到群鳥翱翔的壯觀畫面。
如果要清晰地看鳥或者拍鳥,還需要配置一些比較專業(yè)的裝備,比如一個8-10倍單筒或雙筒望遠鏡,一個可以每秒連拍8-10張相片的相機(用來拍攝飛翔中的小鳥),一個400-600mm的長焦鏡頭(才能保證照片的清晰度)。
新會銀湖灣濕地和江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(qū)相距13.5海里(約25公里),乘上漁船出海,如果幸運你說不定能看到有著“海上大熊貓”之稱的中華白海豚。
觀鳥與愛鳥同行
濕地與森林、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被譽為“地球之腎”、“天然水庫”和“天然物種庫”。新會銀湖灣是珠三角難得的一塊黃金生態(tài)寶地,這里擁有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(tài)功能最高、被譽為人類生命搖籃三大生態(tài)體系之中的海洋與濕地,其濕地和大面積的河塘基圍引來了不同品種的候鳥落腳繁衍,形成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優(yōu)美畫卷。吳冠華還在這里發(fā)現(xiàn)了世界上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、白琵鷺,他希望無論是觀鳥還是拍鳥愛好者,或者普通市民,在欣賞小鳥驚鴻一掠的美景的同時,能把生態(tài)保護的意識藏在心中。
“不管觀鳥還是拍鳥,都要以尊重生態(tài)、人與生態(tài)共存為出發(fā)點,端正觀鳥的態(tài)度。觀鳥不應在乎鳥的數(shù)量,應多從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的角度,去思考鳥為何沒來,環(huán)境如何等。提高觀鳥、拍鳥的思想層次,則可觀到平常人觀不到的東西。”吳冠華告訴記者,他希望更多的人通過觀鳥、拍鳥,去關注生態(tài)保護和發(fā)展,去愛護濕地、愛護鳥類,去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之道。
“候鳥只要來過一次,第二年必定還會再來,但如果環(huán)境變了,生態(tài)被破壞了,它就不會再在此停留,久而久之,鳥就會越來越少了,所以,我們一定要時刻把生態(tài)保護刻在心中。”吳冠華說。
★記者手記
鳥類攝影愛好者吳冠華
吳冠華,廣東省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,在拍鳥方面,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經驗。2009年5月,他出版了第一本有關鳥的攝影書籍《銀湖雀蹤》,但那本書里只拍攝了新會銀湖灣的7種鳥類。時隔1年多時間,他的第二本有關鳥的攝影書籍《銀湖灣》出版。這本書里拍攝的鳥類已增加到54種,而且他還將這些鳥的學名都標注了出來。10月23日,記者采訪吳冠華時,他拍攝到的鳥類已經增加到了87種。“我在國家出版的有關鳥類的書籍中了解到,在銀湖灣觀察記錄到的鳥類有115種,但這些只是用望遠鏡觀察到而記錄下來的,并沒有拍攝下來,我花了5年時間,拍了36萬多張相片,才一共拍到了其中的87種鳥類。”吳冠華告訴記者,他準備在2014年將這87種鳥類的圖片整理好,結集出版。
吳冠華從2008年開始拍鳥,至今已103次深入新會銀湖灣進行拍攝。拍攝過程中,他曾遭遇過超強臺風,車子的前擋風玻璃都被打破了,有一次車子陷入坑中動彈不得,等了2個多小時,才找到人幫忙抬出來。很多時間,他早上4:00就從家里出發(fā),直到晚上21:00才回來。為了不驚動小鳥,他經常是全身掛滿樹枝和芭蕉葉,2-3個小時即使全身冒汗也一動不動。在2010年3月及12月,他的堅持令他拍攝到了兩種罕見的鳥類。經專家鑒定,其拍攝到的是世界瀕危鳥種:白琵鷺和黑臉琵鷺。在蒼黃的濕地上面等待驚鴻,沸騰的熱血驅趕嚴寒,舉機追拍,甚至來不及對焦,一次次失望,一次次驚喜,吳冠華用鏡頭不僅記錄著雀鳥飛翔的姿態(tài)和濕地的美麗風光,更多地向大家傳遞著保護生態(tài)、愛鳥護鳥的信息。
攝友追鳥:
看著飛翔的鳥群,
內心很平靜
攝影愛好者李斌最近兩年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愛上了拍攝白鷺。一到10月底秋冬交界之時,他就帶著相機出動了。10月22日,他剛去新會銀湖灣濕地拍了一輯《黃昏鷺影》。該組相片一上傳到網絡上,即刻引發(fā)了網友的圍觀和贊嘆。
李斌告訴記者,愛上拍鳥主要是因為他發(fā)現(xiàn)江門有兩處不錯的拍鳥之地:一個是離江門市區(qū)比較近的荷塘大橋段的西江兩岸。在這里觀鳥主要的優(yōu)點是離市區(qū)近,比較方便,不過這里鳥類的品種比較單一,只有黑嘴白鷺。觀鳥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深秋初冬到第二年的春季。這里的白鷺比較怕人,觀察距離一般要在200米以上。想近距離觀察一般要跟它玩躲貓貓,或偽裝起來。如果想拍攝清楚,一般要用焦段在600mm以上的鏡頭,最佳的拍攝時間是早上或下午潮退的時候。第二個地點就是新會銀湖灣濕地,這里的鳥類品種比較多,有灰鷺、黃嘴白鷺、黑嘴白鷺、野水鴨、海鷗等,數(shù)量也比較多,這里的鷺鳥也比較怕人,觀察距離一般也要在200米以上,想近距離觀察也要學會跟它躲貓貓,或偽裝起來。而水鴨、海鷗就可以比較近距離地觀察、拍攝。
“我很喜歡觀鳥,感覺內心很平靜,說不出來為什么喜歡,就像有些人喜歡釣魚一樣,坐在那里可以坐半天。我有時不拍鳥,就看著那些鳥,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。”李斌告訴記者,每年他都會去十幾次新會銀湖灣,荷塘就更不用說了,一有時間就會去。只是他發(fā)現(xiàn),這兩處地方的小鳥還是很怕人類的,只要一靠近就飛走了。“朋友說在深圳的一些濕地,那些鳥都不怕人的,可以靠很近去拍攝,根本不用動用長焦鏡頭。不知道會不會是有人傷害過它們,所以它們才這么怕人類?”李斌希望,大家能一起愛護鳥類,不要非法捕獵,讓鳥類和我們和諧共處。
|
|
|
|
|